中招結束,鄭州外國語“名師團”點評試題
語 文
緊扣課標對學生作文的要求
難度適中,來源于教材的新試題
英 語
語境中使用英語對話
思想品德
社會熱點考查民族精神
歷 史
總體難度提升,“無材料不命題”
化 學
“河南燴面”有地域特色
2016年6月25日、26日兩天,鄭州市80429名初三畢業(yè)生參加中招考試。在考試結束后,《大河報》《大河網(wǎng)》《鄭州日報》《鄭州晚報》《東方今報》《河南商報》記者聯(lián)系鄭州外國語中學“名師團”評析今年的中招試題。
評析教師:毛超,鄭州實驗外國語中學語文教師
2016年河南省中考語文作文延續(xù)以往傳統(tǒng),仍然是半命題作文與材料作文二選一。半命題作文《我的青春里有__》,題目充分體現(xiàn)了課標對學生作文的要求:能有意識地觀察生活、表達自己對自然、社會、人生的獨特感受和真切體驗。
“我的青春”既是關注身邊的體現(xiàn),也對寫作進行了要求。該題目的設置沒有審題障礙,回歸寫作本身,給學生充分的發(fā)揮空間,讓每一名學生都有事可寫,有情可抒,著重考查學生的寫作能力、表達能力。
材料作文,穩(wěn)中有變,觀點較易辨識,可選角度多,降低了審題難度,側(cè)重于對學生寫作能力、思考能力的考查,也便于學生發(fā)揮自己真實的水平。
靈活的出題讓區(qū)分度更高
評析教師:梁永艷,鄭州實驗外國語中學語文備課組長
2016年河南省中考語文試卷,難易適中,題型常規(guī),個別題目問法靈活,穩(wěn)中有變,體現(xiàn)了區(qū)分度,在檢測學生基礎知識積累的同時考查了學生的理解、分析能力、知識遷移的能力和活學活用的能力,要求學生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積累與運用部分,考查學生的識記、理解、運用等能力,難度與往年持平。變化體現(xiàn)在給新聞擬標題時,要求寫出理由。此題的設置不僅考查學生材料概括的能力,還考查了學生思考、理解的能力,與往年相比,出題靈活,區(qū)分度更高。
記敘文與說明文閱讀,側(cè)重考查學生概括、分析和創(chuàng)造性理解的能力。材料主題鮮明、條理清晰、貼近生活。題型設置變化不大。個別題目雖問法略有不同,但只要仔細審題,就會發(fā)現(xiàn)考查的仍是平常訓練的考點。開放性題目更利于考查學生的分析、理解、表達能力。
古詩文閱讀側(cè)重基礎知識的考查,題型平穩(wěn),難度適中。
評析教師:潘春華,鄭州外國語中學數(shù)學教師、市骨干教師
2016年中考數(shù)學試題初步看來整體難度適中,穩(wěn)定中有變化有創(chuàng)新.
比如21題,試題很新,不過也不會讓學生感到害怕,因為考查的內(nèi)容是核心內(nèi)容,試題的素材來源于教材,試題的背景是學生身邊熟悉的。從學生走出考場后的反饋看最后兩題的第三問都有難度,其他還好!
其中第23題的壓軸題,延續(xù)了多年來一直考查的二次函數(shù)與幾何圖形相結合的綜合題考查方式。此題的前兩問比較常規(guī),考查了學生的綜合思維能力;第三問難度較大,具有一定的選拔功能。
評析教師:王黎,鄭州實驗外國語中學英語備課組長
今年河南省中考英語命題堅持的依然是“穩(wěn)中求變,變中出新”的原則。
試題降低了對英語單純語法的考查,更傾向于對在特定的語境中正確句式使用的考查和英語文化中習語的考查。以對話和語篇為依托,對學生們進行了英語綜合能力的測試。
試題更貼近學生的生活。如今年的第五大題,詞語運用,談論了手機給我們生活帶來的變化和不同。作文是The biggest personal change I've ever made,讓學生有感而發(fā),有話可說。
同時,加大了英語習語的考查比重。了解英語背景文化是我們英語學習的重要部分,中招考試更是我們的風向標,閱讀的D篇淡化了文章的難度,突出了對習語的考查。
總而言之,今年的英語試題體現(xiàn)了“立足基礎,強化運用,注重交際,考查能力”,而且也突出了考查和英語背景文化知識相關的習語。所以在我們下一步的學習和復習過程中,還是要關注基礎,加大學生平時的閱讀量,學會正確使用習語,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和英語素養(yǎng)。
評析教師:李艷萍,鄭州外國語中學政治教研組長
2016年思想品德中招試題結構趨向穩(wěn)定,選取了很多社會熱點來考查“民族精神、民生、生態(tài)文明、文化建設和青少年健康成長”等核心問題,使試題時代化、生活化。
弘揚民族精神培養(yǎng)學生愛國情操是中招考試永恒不變的主題。例如13題的長征精神,設問比較常規(guī),強調(diào)長征精神的作用和中學生如何為“新長征”做貢獻,實際就是如何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做貢獻。
保護環(huán)境,生態(tài)文明建設是中招長期關注的點。試題中的第4題選擇“美麗鄉(xiāng)村”,第9題辨析題“噪音污染”,第11題“生態(tài)文明建設的智慧”。題目中有常規(guī),又有創(chuàng)新。例如11題的最后一問:“中華文明蘊含的生態(tài)文明智慧為當代中國生態(tài)文明建設提供了哪些啟迪?”必須結合材料回答問題,如果抄資料是無法得到符合題目要求的答案的。
文化方面(精神文明建設)的知識是中招必考點。2015年是這樣,今年更是大幅度考查。
評析教師:楊懷儉,鄭州外國語中學歷史組教師
今年的歷史試題又出現(xiàn)新題型。題目依然注重基礎主干知識的考查,但穩(wěn)中求新,總體來說難度相對去年又有了一定的提升。
全卷基本是“無題不材料,無材料不命題”,成為今年中考歷史試題的一大特色。整套試題所取的材料極為豐富和新穎,材料的來源多樣,圖文并茂。
試題開放性更強,也更貼近現(xiàn)實生活。對于大多數(shù)考生來說,試題讓大家有話可說,比較容易得分,但失分也容易,因為這類試題最能反映出學生的歷史基本素養(yǎng)和綜合能力。
評析教師:李霞,鄭州外國語中學化學教師、市骨干教師
化學試卷總體難度適中,在2014年和2015年之間。有5分較難的題目,集中考查學生的計算應用能力和對綜合知識的理解與分析上。與《說明與檢測》中的“考試范圍與要求”保持一致。
“河南燴面”“屠呦呦發(fā)現(xiàn)的青蒿素”“紅色噴泉”“空中生煙”使試題生活化、趣味化,有地域特色和學科價值,充滿時代性和探究性。同時化學試題又能突出能力,題目設計精巧,穩(wěn)中求變,變中求新。立足初中水平,注重初高中知識的銜接,側(cè)重對知識的理解與靈活應用。
《鄭州晚報》記者 張勤
《鄭州日報》記者 趙文靜
《河南商報》記者 訾利利
《大河報》記者 譚萍
《東方今報》記者 高冬麗
上一篇: | 鄭州晚報:中招最牛學生考了671 只失9分 |
下一篇: | 鄭州外國語中學“軟實力”解讀 |